李阳院士作题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发育规律及建模方法”的学术报告
【本站讯】11月1日,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应邀来校交流,为师生作题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发育规律及建模方法”的学术报告。
李阳院士从海相、陆相及非常规油气藏储集体差异出发,结合塔里木盆地勘探情况,指出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存在缝洞描述精度低、油水流动描述与控制难、衰竭式开采采收率低等难题。然后,结合塔河油田勘探研究,从缝洞系统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及成因充填模式等方面介绍了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发育机制与分布规律。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识别难题,李阳院士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与思路,并详细介绍了缝洞表征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分类分级、岩溶相控、多类型融合”的地质建模总体思路。李阳院士指出,上述成果应用为塔河油田持续上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缝洞型油藏原油生产基地;但由于缝洞型油藏的复杂性,地质模型的精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最后,李阳院士结合自身30多年的工作经历,介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工作内容与程序、工作体会及工作机遇与挑战等内容,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操应长院长、蒋有录教授和陈清华教授依次就今后学生就业、学生发展及油气工业发展等方面与李阳院士进行了现场交流。
来校期间,李阳院士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地球科学部与我校联合举办的“页岩油气高效开采的力学机遇与挑战”双清论坛。
李阳,中国工程院院士。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技术副总师,国家“973”项目“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研究”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复杂油藏开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陆相高含水断块型老油田、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低渗透油田等复杂油藏开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提出了断块型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新认识,创建了以油藏地球物理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核心的断块型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体系;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流体流动规律的新认识,创建了适应的储集体描述与建模及开发关键技术,为塔河油田上产及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曾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孙越崎能源大奖”、“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4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作者:刘景东 赵凯】